【人物简介】王淑勤,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学院2021级预本硕连读项目辅导员。
2016年入职至今始终牢记育人成才的使命,对学生始终坚持“严管厚爱”;以生为本,致力于做学生“亦师亦友”的引路人;注重自我成长,多次参加专项培训,如“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坊”、“全国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与诊断”和“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等;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咨询和访谈,不断探索将育人助人融入辅导员工作实际中。
【工作感想】
一颗严肃又柔软的心
记得之前跟一位学生聊天,他说班上同学初见我感觉“凶”了点。经过日复一日地沟通相处后,他逐渐能理解。其实,在每天与学生的相处中,辅导员要做好日常的学生管理,难免需要严肃严格严厉,又要关心贴心走心。严肃的地方在于明确规章底线,在学生偷懒懈怠时提醒鞭策,在学生犯错时让学生知错认错改错;柔软之处在于对学生的处境感同身受,在学生失落沮丧时,给予学生需要的帮助、关心和鼓励。在日常与学生沟通中,我都尽可能通过电话或面对面谈话,为的是能通过言语表情等最直观的因素去更好地了解学生当下的状态,也能有温度做好引导和教育。
两件不得不说的日常
在每天与学生相处的日常,有两件事不得不提,一是查课批假;二是谈心谈话。每天我都会抽时间到教室走走,看看自己那些娃们今天是否都好好来上课了?上课是否都认真参与?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沟通的表现?我认为,上课是能最能直接反映学生各方面状态的指标。观察课堂出勤等表现,能够初步识别学生思想动态。同时,与任课老师保持沟通以更深入把握整体情况。有上课就面临可能有学生请假的情况。虽然明白学生一开始不一定能理解辅导员的坚持,或有抱怨。但秉持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坚毅品格的出发点,我会提前将请假须知发给学生,打好预防针;仔细核实情况,必要时与家长沟通,谨慎批假。
如果说“批假”是认识学生的一种方式,那我更希望通过谈话去叩开一扇扇心门。来批假的学生,我会尽可能找他多聊几句,聊聊近况;课间与学生面对面聊学习聊生活聊情感,常常觉得时间太短暂;在宿舍楼下与学生坐在一起,即便面对的是无言的沉默,也想努力听到他心底的声音。虽说谈心谈话是为了帮助学生,但其实我也受到了启发。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擅长的领域爱好以及描述世界的方式,也在不断扩宽我对这一代的认知,促使我思考自己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成为辅导员的三“声”有幸
有幸以“辅导员”的身份重走青春路,辞旧迎新,一年又一年,与我的学生们在一起好像永远不会老去。有幸陪伴我的学生由青涩走向成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辅导员要做的是灌溉和守护花开,一边发现欣赏花的美,一边用心呵护花成长。有幸在“辅导员”各项繁杂又紧要的日常事务中不断淬炼自我,希望能多做对学生成长有助益的事。
【与学生的小故事】
胡同学:
“总有人在你失落时帮你打开心扉,总有人在你绝望时替你点明道路,总有人在你放弃时助你重振士气。对于我来说这就我的辅导员王老师。
我与王老师的相处时间并不长,还未曾谋面时我就感受到了王老师的热情。年初的时候我生了一场大病,连续几个月的时间不明原因发热。为了查明原因,一次次的抽血,一次次的CT。我整个人都处于极度恐慌的状态根本无心学习。因为请假在家,王老师就积极地电话联系我。我本来是很抗拒,认为老师来电不会对我有什么帮助。没想到王老师不但没有责怪我,还积极地为我申请网上上课。王老师与我的父母详细说明了学院的请假制度,和我同步了班级课程学习情况,并且还实时关心我的身体状况。王老师对我说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妈妈常说的那句话“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从两者中我感受到了同样的温暖。
回到学校,面对几个月来落下的课程有些无从下手,一场场缺席的考试也让我萌生了休学的念头。王老师单独拿出时间跟我沟通,安抚我焦躁的情绪,带着我找相关老师申请补考。并且最令我感动的是,王老师安排了许多同学帮我答疑解惑,这样一来不但赶上了进度还加深了与同学的感情。
王老师虽然不教我们课程,却要了解所有科目的相关安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联系最紧密的老师。对我来说她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是一个贴心的朋友,是一个遇到困难可以依靠的后盾。”
叶同学:
“我还记得王导是大二来接手我们的,当时先知道她的名字,还想着会是一个比较严肃年纪稍大的辅导员,见到面之后发现似乎和我们年龄相仿,是个带着眼镜充满活力的年轻姑娘。20出头的孩子总是爱惹事、爱耍小机灵翘课。每天上课都能见到王导从外面的玻璃窗走过,我都会挺一挺明明不直的腰板,冲着她扬去一个眼神:看,我今天有在好好上课!
因为我三天两头害上小病大病,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医院之间往返,繁重的课业加上伤病让我总是郁郁寡欢,每次请假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虽然知道我毕不毕业和王导没有直接关联,但我知道,我让她担心了。她是个比我矮一个半头的人,而我却总是病殃殃的。我总是说着“没事没事没事”,一方面是放不下自尊,一方面是她总关心我,让我感觉好像还在家里,而她是关心我的姐姐,每次从办公室走出来,都要咬咬牙忍住那酸了的鼻头。
青春总是这样,明明感动了还在逞强,明明想和她说“谢谢你”,却还是转身走开。印象很深刻,最后离开教学楼的那天我从四楼下来,刚好撞见王导迎面走来,她穿着一身白色的T恤,看上去有些匆忙,其实那时候她已经没有在做我们的辅导员了,我挪了挪视线和她打招呼,心却有些惭愧,因为我刚刚去教学楼给老师送完毕业礼物,但却忘了给关怀我的姐姐准备。人总是在前行,总是在一路遗忘那些真正关怀自己的人,我低着头逃也似的离开了教学楼,我知道这可能是我和她最后一次碰面了,我总是好哭,但这一次或许是真的感到抱歉,这一年来的感激最终是一次也没说出口。“谢谢你啦,王导”虽然没有给你礼物,但我在心里默念了多少次,“像你这样的好人,一定会心想事成。”
吴同学:
“回想第一次见到王导已经是大三学年了,由于之前两年的辅导员的接连调换,导致我甚至不想主动和辅导员交流。但转机发生在我们第一次交心之后。
明明一开始都是王导主动约谈我,到后来每每下课,我都会往办公室里钻,为的就是能和王导多说上几句话。因为她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擅长因材施教,真情实意地与我沟通。不管是学习上的困难或是生活上的琐事,她无时无刻不在用激励的话语鼓舞着我前进。从辅助王导查寝到组织同学进行安全演练,都是王导一步步带我走出来的。带着她给我的这份勇气,我也可以勇敢地在社团活动中主持节目,甚至是之后参加大型志愿活动。
这些美好的经历,都是我以前不敢去想的,但是有了王导对我的鼓励,我认识到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她就像姐姐一样照顾着我,任何心事都能与她诉说。很感激在厦大的日子里能遇见王导,一年相处虽短,却让我铭记在心。”